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汽车网站新闻发稿,软文发稿】

【汽车网站新闻发稿,软文发稿】

发布时间:2024-03-31 3:40:12

  1. 请教 :廉价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贡献
  2. 国内十大新闻
  3. 有关于多媒体的广播稿

一、请教 :廉价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贡献

请参考下面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历史的见证者 改革的先行者

自从1609年世界上第一份印刷版报纸《关系报:总汇消息 》(relations:aller furnmmen)在德国的斯特拉斯堡诞生后,报业的发展已持续了将近400年。有些诞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报纸,随着历史的车轮逐渐远去。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读卖新闻》等百年老报,却紧跟历史发展的步伐,在一次次变革中发展壮大,赢得了一代代读者的信任,并仍然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它们的影响力。它们的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报业发展史与改革史,一部新闻业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历史。是它们,见证着现代传媒业的诞生、成长与壮大。

铅与火的时代

它们诞生和成长

现代报刊诞生于欧洲中世纪末期,而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王权的衰落,言论自由在弥尔顿等一批新兴资产阶级的呼吁下传遍世界,报刊受到的管制也逐渐减弱。此时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表达自己政治诉求的媒介,于是,各种政党报刊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之后工业革命前后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又推动着新闻传播业摆脱政党政治的控制而逐步走向产业化。

《泰晤士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该报创刊于1785年,原是伦敦的煤炭大王约翰·沃尔特为推销新式排字机而创办的。起初该报和其他报纸一样,接受来自政府的津贴。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泰晤士报》及时派出的记者跟踪报道了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从而在英国形成良好的声望。1803年,沃尔特的次子小沃尔特接掌报纸,《泰晤士报》不再接受政府津贴,从而成为独立报纸。小沃尔特于1808年试行总编辑制,1817年确立这种制度,并任命巴恩斯为总编辑。《泰晤士报》是第一份实行所有者主管经营、另聘专业人员担任总编辑制度的报纸,这是报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一制度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报纸编务质量的提高和报业经营的扩大。在巴恩斯主持报纸编务的25年间,《泰晤士报》逐渐成为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其后,该报在法国路易·波拿巴的政变、克里木战争、美国内战、奥普战争和普法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已有的声誉,并且,随着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泰晤士报》的影响也扩大到了世界范围。

在美国,从19世纪30年代起,新闻传播媒介就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转型。从1833年美国第一张廉价报刊《纽约太阳报》问世以来,整个19世纪中期的美国报业便是廉价报纸的天下。廉价报刊“激情主义”的报道风格和庸俗、低级、弄虚作假的新闻处理手法,遭到了有识之士的抨击。1851年,年轻记者亨利·雷蒙德和他的朋友立场创办一份公正、稳健、客观、冷静、全面的报纸,于是《纽约每日时报》诞生了(1857年改为现名《纽约时报》)。《纽约时报》客观的报道手法和全面详尽的新闻内容——特别是对外国新闻的关注,使得该报很快就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并通过1870年至1871年对纽约“特威德集团”贪污案件的揭露而名声大振。而1896年犹太人阿道夫·奥克斯买下《纽约时报》后,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该纸的影响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和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情况有些相似,在统治者的压力和社会下层商业因素的吸引下,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也逐步走上了产业化资本经营的发展道路。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化通俗报刊“小报”在日本大量涌现,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小报便是1874年创刊于东京的《读卖新闻》。《读卖新闻》是子安峻于1874年创办于东京的一份“小报”,其编辑方针就是“通俗浅谈”四个字。《读卖新闻》的文章主要为政令性的布告和市井流谈、漫画和小说连载等,主要面向不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和广大的中下层社会读者,周一出版,很快就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随着大众化报刊的急速发展,报刊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在资本垄断的趋势出现以后,报刊业也开始了集团化的发展。

在英国,哈姆斯沃思成立了英国的第一个报团,俗称为“北岩报团”。他于1896年创办《每日邮报》,1903年创办《每日镜报》,1905年收购了老牌的星期日报纸《观察家报》,1908年控股《泰晤士报》,这时期还收购了英国的许多地方报刊,并在20世纪初将这些报纸进行整合从而成为英国第一个报业集团老板。其实,20世纪上半叶,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许多著名的老报纸,如《每日新闻》(1846年创办)、《晨邮报》(1828年创办)在一次次的合并、改组中消失了。《泰晤士报》也在大众廉价报刊的冲击下,墨守陈规,处境日益窘迫,1908年哈姆斯沃思将其并购后,对《泰晤士报》采取了一系列大众化的方针,配置了一批最新式的印刷机器,雇用了一批推销员来专门推销版面,其社论也变得轻松幽默,一改往日沉闷保守的风格,从而使得《泰晤士报》的销量一跃达到31.8万份。

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经济发展速度极快,报刊业竞争加剧,同时出现了报业的垄断。由于出现报业的垄断,美国的日报在20世纪初达到最高数字之后(1909年2600家)开始减少到现在的约1500家,除大都市外,多数普通城市基本一城一报。一些曾经较有名气的报纸在竞争中消失,19世纪中晚期在纽约创办的主要报纸中,只剩《纽约时报》一家了。

光与电的时代

它们在困境中前行

1844年5月24日,华盛顿-巴尔的摩之间的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用电报代码发出了第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什么?”当然,这不是上帝,而是人类创造了令其自身感到惊异的东西,在较长的距离之间,信息可以瞬间传递。19世纪中叶,欧洲与美洲(包括南美)间铺设了海底电缆,通讯社开始利用电报传递重要新闻。1862年,电报首次用于战时随身的新闻传递。1876年,电话首先在美国出现。也是在19世纪,真实图像的记录和传播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895年法国首次出现真实再现活动影像的技术电影,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进入20世纪,电子技术和光学技术迅速发展,1946年,西方发明了第一代照排机,率先采用“电子照排技术”进行印刷。

这些发明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对于报纸业而言,报纸的时效性得到加强,新闻图片得到大量的应用,然而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广播电视的出现和崛起,加上报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给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的因此而一蹶不振,有的却仍能在困境中获得新生,这些百年老报无疑是一群老而弥坚的幸存者。

当哈姆斯沃斯于1922年去世时,《泰晤士报》又陷入了新的财政危机,不得不出卖给与沃尔特家族有亲属关系的阿斯特上校。在阿斯特掌管《泰晤士报》的40年中,该报并没有什么大的起色。1960年,《泰晤士报》经济状况再度恶化,阿斯特家族再难支撑,不得不卖给了英籍加拿大商人汤姆森勋爵。汤姆森注重报刊的商业化和大众化运作,《泰晤士报》被他接管后终于有所转机。汤姆森1976年去世,其子接办后,该报再次面临绝境。1981年,美籍澳大利亚人默多克出资购得《泰晤士报》。作为以“黄色新闻”而起家的报业大亨,虽然默多克向英国议会保证不干涉该报的编辑方针,报纸将继续保持传统的风格,但实际上,默多克控制下的《泰晤士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图片增多、增大,软性新闻、煽情新闻取代了部分的严肃报道。默多克在对印刷工会的斗争中,强行推广新技术,促成《泰晤士报》生产的全面现代化,节省了成本,从而使得《泰晤士报》能够继续以一家具有国际声誉的高级报纸生存下来。

在美国,1891年琼斯死后,《纽约时报》趋于衰败,其继承人不得不于1892年将《纽约时报》售与该报总编米勒,后来由于米勒支持共和党分裂运动和经营不善,也由于与强大的《纽约太阳报》和《纽约先驱报》的竞争,《纽约时报》越来越走向衰落的边缘。奥克斯1896年买下该报后,把报价从3美分降到1美分,同时他还扩大报纸内容,增出星期日杂志版,取消小说,并提出“一切都适宜刊印”的口号。结果,该报发行量从1898年的2.5万份增到1901年的10万份,广告篇幅增加了一倍,财政状况扭亏为盈,报纸发行量扶摇直上,几乎把当时纽约的其他报纸都挤掉了。而苏兹伯格父子掌管《纽约时报》后,该报逐渐成为一份新闻全面、社论稳健的严肃报纸。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该报开始刊登官方重要文件和演说全文,因此又有“文献记录报”之称。到1923年,该报的发行量已经达到33万份,星期日刊发行50多万份。洛克菲勒财团与报纸的关系密切,摩根财团也逐渐加强控制,1969年后它终于由一个家族企业变为股份公司。

50年代初,《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和《每日新闻》在日本形成三足鼎立的现象。这种现象持续至今。最初,《每日》居第一位,其次是《朝日》、《读卖》,发行量大约分别是500万、400万和300万;60年代,发行量次序演变成《朝日》、《读卖》、《每日》,大约分别是600多万、600万和500万。1977年起,《读卖》略超过《朝日》,至今居日本报纸发行量第一位,而《每日》则明显下滑。

网络时代

没落还是新生

1969年,当4台美国军方的计算机联网时,谁也不会想到90年代会形成全球性的无数台计算机联网的壮观景象。于是,种种关于互联网将会替代传统大众媒介的预言出现了。但事实上,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仍然共同存在着,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不过,在广播电视和新兴网络的挤压下,报纸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图变求存成为各国报纸的共识。

在这样的不利形势下,各报为了挽回读者,提高发行量和效益而展开了“生死大战”。1981年,默多克掌管了负债累累的《泰晤士报》,通过扩大报道范围,栏目设置多元化,采用彩色报纸和大幅图片,价格战,大报小报化(2003年11月26日,《泰晤士报》宣布了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改变了218年以来的传统,推出版面比一般报纸小一半的小开本以吸引那些乘坐地铁和公共汽车的上班族),加大品牌推广等手段,逐步远离颓势,焕发了生机。 2005年,英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泰晤士报》日均发行量为68.8万份。这一销量已经是《泰晤士报》近年来最好的发行水平。同时,《泰晤士报》还积极利用网络开拓资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发挥报纸和网络的合力。该报是英国最早上网的高质量大报之一。它自1996年1月起,每天伦敦时间凌晨两点将当日报纸的全部内容上网。每天《泰晤士报》上网内容约26~27个版。其最大的特点是,每天上网的重要新闻与当天以及近期本报的相关报道和文章都设有链接,供读者参照阅读,提供了传统报纸无法想象、也无法实现的立体和纵深式的报道。《泰晤士报》网站内容翔实独特,版式清新舒展,使用起来也简单方便。其所有上述服务全部免费,网上用户甚至不用登记注册,就可以自由使用该报网上的资源。

1995年,纽约时报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报纸网站www.nytimes.com,提供《纽约时报》的在线阅读。1999年将其网络方面的业务进行整合,成立了独立核算的“数字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digital)。数字纽约时报的旗舰网站nytimes.com向世界范围的读者提供纽约时报的完整内容、即时更新的消息报道以及来自美联社、cbs等合作伙伴的新闻。其最近7天内的新闻内容的接入是免费的。2002年,纽约时报网站注册用户达到930万,2003年达到1210万。数字纽约时报在创办的第一年就已开始赢利,2003年数字纽约时报营业收入8804.6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147.4%。目前,纽约时报网站已经成为美国网络报纸最大的品牌,在线业务正在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成为纽约时报公司“旋转最快的引擎”。同时,《纽约时报》还通过收购《波士顿环球邮报》(1993年完成),买断《国际先驱论坛报》(2003买下《华盛顿邮报》持有的50%的股份),进军全球的报业市场,同时不断完善国内的发行网络,逐步成为一张全国性的大报。同时它还买下探索频道50%的股份,进军电视更是《纽约时报》的大胆之举,显示了《纽约时报》作为一张大报的魄力与勇气。2003年自曝其记者布莱尔制造虚假新闻的丑闻让《纽约时报》在世人面前蒙羞,苏兹博格除了公开声明道歉外,还对人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增设设立标准编辑和稽查编辑,以期挽回影响。

《读卖新闻》在日本全国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拥有8500多个销售店,这些销售店负责每天按时把报纸派送到每一位订户的家里。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销售店都是独立经营和合算的,因此他们会想尽办法把报纸卖出去,还会在报纸中夹很多附近地区的广告以方便订户的生活,这样他们不仅能从贩卖报纸的销售额中获得利润,而且还能获得一定的派送广告的收入。《读卖新闻》的政策部部长三浦光男曾说过一句话“即使是白纸,他们(专卖店)也能有办法帮你卖出去”,这从侧面反映了日本报纸销售奇迹产生的原因。同时该报还通过投资创建了日本最有名的棒球队之一的“日本巨人”棒球队,主办富士通杯围棋赛,创建交响乐团等社会活动来提高报纸的知名度,还发展印刷、造纸等与业务相关的上游行业,以降低生产成本,再加上其拳头产品优质的政治和国际新闻报道使《读卖新闻》长期占据日本报业霸主的地位。

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为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开辟着道路。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适时地作出调整,采用新技术,抓住新的读者群体,开辟新的内容,摸索新的市场竞争手段,同时维持自己“公平、公正”的信念不动摇,这正是《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读卖新闻》等百年老报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老而弥坚的诀窍,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博弈不久的中国报人们,也许可以从它们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国内十大新闻

  1,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2日说,伊朗已经向西方国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们在一个月内接受伊朗提出的核燃料交易提议,否则伊朗将依靠本国的专家生产纯度较高的浓缩铀。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2009年10月提出一份草案,要求伊朗在当年年底前一次性把约1100公斤低纯度浓缩铀运往俄罗斯,由俄罗斯提炼至20%左右的纯度,再由法国将其生产成伊朗研究用核反应堆所需的核燃料棒。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要求伊朗全盘接受该草案,并将2009年年底设为最后期限。

伊朗政府已多次强调不接受这一期限,同时提出可以直接向外国购买核燃料,或者分批使用伊朗生产的低纯度浓缩铀换取所需的核燃料。

2, 阿富汗议会人民院(下院)2日对总统卡尔扎伊上月提交的内阁名单进行投票,国防部、内政部和财政部三项部长提名当天获得通过,而能源部长等提名未获通过。另外,司法部长提名人选达尼什和公共卫生部长提名人选法特米也未获通过。

3,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货船"亚洲荣誉"号1日晚在索马里附近海域被海盗劫持。

4,英国反对党保守党领导人卡梅伦2日发表新年演讲,强调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进行变革,打响了英国大选选战第一枪。

5, 白俄罗斯政府1日宣布,将继续与俄罗斯谈判解决石油供给问题,但谈判基础仍为2009年12月在俄白联盟国家最高国务委员会会议上就能源合作问题达成的相关协议。

6,朝鲜平壤市10万多名群众2日在金日成广场举行集会,表示要坚决贯彻朝鲜三大报联合发表的元旦社论,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朝鲜内阁总理金英日、劳动党中央书记崔泰福等参加了集会。集会结束后,与会者举行了游行。

7,芬兰警方1月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凶手易卜拉欣•舒库波利2009年12月31日在芬兰南部埃斯波市杀死自己的前女友后,又前往塞洛购物中心枪杀4人,这一恶性流血事件的起因是为了实施报复。

8,埃塞俄比亚一架载85人客机坠毁

9.2010年元旦凌晨,古巴东部城市巴亚莫附近发生一起长途汽车与火车相撞事故,至少造成3人死亡和40多人受伤。

10,朝鲜称韩防长“先发制人”论等于宣战

有些多了点,你自己挑挑

三、有关于多媒体的广播稿

各位通讯员朋友:

应有关领导之约,现冒昧地在此谈谈“广播稿的写作”。其实,我对广播稿的写作法,仅仅略知皮毛。充其量,是二三十年前给县广播站和云贵两省的广播电台投过稿,后又当过县广播电视台的总编辑;在去年所著的《新闻写作谭》一书中,还漂皮地谈了谈不同媒体稿件的写作,当然也谈了广播稿的写作。

在此,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对,欢迎批评指正。

一、广播稿的概念

1、广播的含义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前者我们通常称为广播电台,后者则就叫广播。

2、广播稿的含义

广义地说,广播稿就是为了广播或广播电台的播出需要,所专门采写的文稿及相关音频资料,它主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访谈和录音报道等。

狭义地说,就是专为广播而采写的各类新闻稿件,特别是针对“新闻联播”节目而采写的消息或小通讯。

现在我们所说的广播稿,就是狭义的广播稿,是特指为我市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而采写与制作的稿件和录音材料。

二、广播的社会作用和发展

广播同其他传媒形式一样,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说,如沟通作用、教化作用、动员作用、导向作用、感染作用、批评作用等等。社会越是发展,科技越是进步与发达,我们越是离不开信息传媒。广播、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分别是我们在从事各项社会活动时,获取信息的窗口和渠道之一,而且是尤为重要的窗口和渠道。

广播作为重要的传媒形式,它的历史并不长,还不到一百年时间,但是它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重要和重大的作用。在交通还不发达的上个世纪上半叶,甚至在八十年代以前,它以报纸不能望其项背的速度,将世界上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传遍每个角落。二战时,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就是广播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了整个中华民族以及全世界。歌剧《红岩》有这样一个情节,当渣滓洞里的江姐她们从广播里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那万千感慨汇成欣喜与骄傲,她们一针一线在铁窗里绣五星红旗。一九七六年,我们僻远的玉屏,也同全国同时惊闻毛主席和周总理逝世,肝胆俱裂,天地失色。就是在交通和科技相当发达的今天,广播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汽车司机、学生、工人和广大农村群体中仍然有着数量庞大的受众。尤其是在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广播的作用尤为突出。当然,因为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冲击着广播,但这并不妨碍它仍然是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主流传媒形式。

广播是随着电台的产生应用而兴起的。十九世纪末,电台发明。仅仅二三十年的光景,广播电台便应运而生。世界上第一家正规广播电台,于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诞生,它是美国商业部对西屋公司发给的一个商业性电台执照,其呼号是:kdka。

我国最早的广播电台,是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美资英文报纸《大陆报》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无线电台的台长刘瀚于1926年建成并于10月1日广播的电台。1928年8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创办“中央广播电台”。我们今天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创立可追溯到1940年12月,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更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再次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至今如此。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创立于1950年1月1日。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2月31日,成立了贵阳人民广播电台。之后,全国统一各省的广播电台的称号,于是更名为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的广播电台的历史,还可往前追溯。1938年4月,为了“坚固播音壁垒”,对敌实施有效的广播和更有力地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设“贵州广播电台”。

铜仁人民广播电台,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开播,现开办有一套新闻综合调频广播,频率为fm103.6,发射功率1000瓦。

玉屏广播站,始建于1951年。当时叫玉屏县收音站,每日收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的国内外大事和时事政策等内容,而后送县领导阅,次日由《玉屏简报》印发。1956年6月,改名为玉屏县人民广播站;1961年又更名为玉屏县广播站;1984年并入县广播电视局。县广播站从建站时起,就坚持自办“玉屏新闻”节目。据《玉屏侗族自治县志》记载,播出的新闻稿件数量是:1987年,455篇;1988年,396篇;1989年,350篇;1991年180篇;1992年,390篇;1994年,1007篇;1995年,356篇。在1991至1995年间,有6个节目在地区获奖,有26篇稿件获省广播电台奖。从1985年至1988年间,我算是玉屏广播站最热心的通讯员之一,此时,也是我搞通讯报道的主要时段。我的稿件,被编辑们推荐到地区和省里评奖,得到了省地新闻部门的奖励,也得到了省军区和军分区的奖励。

因为种种原因,玉屏的广播节目难以为继,但广播仍然在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家要努力地勤奋采访,写出更加生动精彩和富有感染力、震撼力的广播稿。

三、广播稿的特点

说是广播稿的特点,其实指的是新闻稿件经广播这种传媒形式传输而表现出的特点。较之其他媒体形式而言,广播有其独到和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靠声音来传递信息,受众通过听觉来获取与感知其信息内容。它的特点是:

1、传播速度快

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广播的传播速度是最为快速、最为迅捷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是它的工作程序。广播稿到了编辑部,经编审后,就可直接送达播音员播音,当即向受众直播或录播。相比报纸、杂志来说,就没有繁琐的排版、校对、付印、运输、发放等环节。电视新闻,制播程序也比广播繁琐得多。第二,是它灵活的时间。广播的“新闻联播”节目虽有固定的时间,但遇有重大或紧急新闻,可随到随播;一天24小时,随时可以发播要闻。然而,再快的报纸,常规也只能是每天一次,就算是特刊,也只可能偶尔地破例有一两期,而不可能对重大新闻随时印报。第三,是它自身的运行速度。广播信号的传输,是30万公里/秒。报纸、杂志是靠车辆运输,其速度可谓望尘莫及,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2、传播范围广

同样,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广播的传播范围是最广的。广播广播,其“广”之得,大概来源于此。只要电台发射信号的功率足够强大,无论是在高山还是在江河,都能清晰地听到广播的声音。这一点,不但报刊望尘莫及,就是电视也不能相比,一是因为广播信号的波长和频率比电视信号更容易传输;二是收音机电视机更便于携带。

3、听觉感知

广播是用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适宜人的生活习惯,通过听觉作用于大脑,易于接受。对于只要听觉和思辨力正常的人,无论妇孺老幼都能接受,对识字能力和文化程度没有过高的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再则,听广播就像听一个熟悉的人在述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富有亲和力。

4、简短清晰

广播稿通常都不长,以说清事情的原委为目的,多数稿子不到一分钟。短稿,线索单一,脉络清晰,不枝不蔓,不绕不拐,容易让人听清,不易分神。相对来说,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它的稿子长度是最短的。

四、广播新闻的种类

就广义的新闻种类而言,一般认为有两大类:一是客观实录类新闻,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二是叙事说理类新闻,如述评、评论、社论、编辑部文章等。狭义的新闻种类,就是特指消息的种类。消息我们通常分为四种,即动态消息、典型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

广播新闻的种类,在此也可理解为狭义的消息,实际上也就是动态消息、典型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消息四种。

但是,广播因其鲜明的用声音传播、用听觉感知的特性,决定了新闻种类有所不同。具体说,它有三种形式:一是单纯的文字稿;二是以录音配合文字的组合稿;三是以文字(语音)解说现场录音的实况稿。

录音和音效播放,是广播最鲜明的个性特色,广播新闻的种类也就离不开录音,具体有:录音报道、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谈、配乐广播、广播对话、广播评论、重大集会和重要文艺、体育表演活动的实况转播等等。

五、广播稿的基本写法

广播稿在写作法则上,与写其他媒体稿件并无本质上的不同,都得遵循写作的一般程式和规则,都要费心费力地经营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然而,所不同的是,广播稿它是通过声音与听觉结合并相互作用的形式而体现出的一门语言艺术。在此,通常的新闻稿件写法作略,仅就广播稿的特殊之处,予以强调。

1、新闻稿件的构成要素和通常格式

新闻,此处特指消息,它有其固定的构成要件和基本格式,即固定的写作套路。

第一,新闻六要素:五个“w”和一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消息五部件: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怎样驾驭消息写作,怎样分布力量把握这五大部件?我的《新闻写作谭》中有篇文章叫《消息写作的重心与中心》,里面写道:“重心是标题与导语。重心,就是作者精力和功力的集中点、倾注点。标题和导语,浓缩与集聚了消息的主题思想和消息的核心内容,自然得倾其力量表现。……中心是主题与事实。中心,即主体部分的写作,它是作者思想意图的展示区,是消息主题思想的完整表达和基本事实以及细节的具体展示和呈现。”

2、广播稿写作的语言特点

要写好广播稿,就必须考虑到语言表现和听觉习惯的两个因素,在声与闻上下功夫。

第一,追求口语化,少用书面语。

听觉感官,是相对声音而言的,没有声音,自然没有听觉器官。而听觉器官长期适应于某种声音的频率或结构形式以后,也就养成了某种听觉习惯,一旦这种声音发生变化,听觉器官就难以适应。因此,广播稿一定要符合于日常的口语习惯,要尽可能口语化,适合听觉器官的接受与感知习惯。老舍先生说:“书面上美好的字,不一定在口中也是美好。……‘老李,说说,切莫冗长’!大概不如说:‘老李,说说,简单点’!后者现成,容易说,容易懂。”这里的一个“切莫冗长”和一个“简单点”,在听觉感知上,就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又如